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1月1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介紹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徐紹史表示,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GDP增速都是6.7%,預計全年也可以在6.7%左右。 以下為文字實錄: 徐紹史: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能有這個機會跟大家見面,首先要向大家長期以來對發展改革工作給予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今天是1月10號,我也想借這個機會問候朋友們一聲新年好,并送上我良好的祝愿。 根據今天新聞發布會的安排,我先把經濟運行的一些情況,特別是簡政放權、創新驅動戰略帶動下的“雙創”以及去年一年,包括今年以及“十三五”都要作為主線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大家作一個簡要回顧和介紹。隨后我再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 大家可能還記得,2015年的年底和2016年的年初,由于最近幾年來我們經濟運行持續的、緩慢的回落,特別是2015年一季度7.0%、二季度7.0%、三季度6.9%、四季度6.8%,也是在緩慢回落。因此,前年年底和去年年初,大家對中國經濟的運行并不樂觀,甚至有點擔憂。有的機構,有的專家,預言中國經濟可能出現“塌方式”的下滑、中國經濟可能會硬著陸、中國經濟的硬著陸難以避免這樣一些預言和預判。我在去年“兩會”期間,針對這些預言預判也作過回應,我說,看中國經濟還應該有兩個視角,一是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它的速度在變化,結構在優化,動力在轉換,要從這個角度來看。二是要看中國經濟的態勢、走勢和趨勢,這樣你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因此,當時我就講,我們對中國經濟的平穩運行,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而且確保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我覺得中國經濟“塌方式”下滑、硬著陸不可避免的預言和預判都會落空。這一年走過來,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過去的一年,確實我們面臨著非常嚴峻復雜的內外經濟環境,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深化各項改革。同時,適度擴大總需求,引導形成良好的社會預期。我們沒有搞“大水漫灌式”的刺激總需求,而是實施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來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應該說,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的發展,“十三五”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局。 第一,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產業結構在不斷優化。大家也都知道,我們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GDP增速都是6.7%,預計全年也可以在6.7%左右。城鎮新增就業已經超過1300萬,CPI很快就要公布數據,全年溫和上漲大概2.0%。農業又是一個豐收年,糧食產量達到1.24萬億斤,而且玉米的種植面積調減3000萬畝。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占比已經上升到52.8%,比第二產業高出13.3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已經達到7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3個百分點。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了5%左右,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也在持續下降。 第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有序地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的重點任務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因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作為“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條主線,待會我還要專門講。 第三,“放管服”不斷深化,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激發。據我們了解,到去年年底,國務院部門的各類審批事項已經取消了620項左右,本屆政府承諾的要取消1/3的審批事項,應該說已經提前完成。不少地方和部門取消和下放的比例更大一些,非行政許可的審批已經完全取消。我們連續三次修訂了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中央政府層面核準的企業投資項目削減了90%,市場形成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比例已經超過97%。同時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開展證照分離的改革試點,這對激發微觀活力、擴大就業、凈化市場環境發揮了明顯的作用,而且我們全面推開“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優化了企業的營商環境,更好地服務企業和群眾的創業、興業。 第四,創新驅動深入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特別是“雙創”深入開展,現在平均每天新設的企業達到1.5萬戶,比去年多增3000戶,活躍度始終保持在70%左右。28個“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實驗也取得了突破。國家新興產業創投引導基金投入運行,去年“創響中國“巡回接力活動覆蓋了全國17個城市。第二屆“雙創”活動周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同步開展,一共舉辦了5000多場活動。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紛紛參與“雙創”平臺的建設,創業服務更加多元化、精細化和專業化,而且新興產業迅猛發展,一些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速融合,發展新動能增量擴大、存量激活、質量提升非常明顯。前11個月,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加值都是兩位數的增長,比規模以上工業都要快將近5個百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