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靴子終于落地。隨著《國務院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的正式公布,養老金“雙軌制”被宣告破除。有分析認為,“養老金雙軌制”破除有望拓展社保投資渠道,為股市帶來增量資金空間。保險及養老題材兩類股將充分受益,成為市場上長期的投資主題。
祭重拳:養老金“雙軌制”破除為A股注入“活水”
自1995年開始,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分別實行兩種截然不同的養老制度,“雙軌制”由此得名。這種狀態持續至今已近20年,并一直飽受爭議。近年來,破除“雙軌制”的呼聲日漸高漲,各種“傳言”也紛至沓來,但始終是“雷聲大雨點小”。直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改革步伐才開始明顯加快。此次《決定》的下發,終于破解了長期以來的難題。
根據《決定》要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將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
分析認為,雖然雙軌制走向終結,但養老金支付壓力大、籌資渠道偏窄等問題并未得到有效解決,在此背景下,社保基金加快入市腳步、出臺促進民資發展養老產業的優惠政策都將成為可能,相關上市公司及其股票將受到資本市場更大的關注。
同時,拓寬社保基金投資渠道、將社保基金收益最大化成為市場關注的問題。目前,社保基金的投資途徑有投資固定、股市、實業、現金及等價物等幾種,在過去的11年里,社保投資股市的資產比例平均為19.22%,而炒股的收益占比卻超過了30%。社保基金理事長謝旭人強調,要進一步增強社保投資股票主動性和靈活性,提高在股市收益。釋放出社保入市或將加速的信號,股市有望引來更多的“活水”。
誰受益:
保險股——多重利好將逐步釋放
分析認為,養老金并軌有助于機關事業單位推動職業年金發展,利好商業年金擴容;養老金并軌完成后下一階段會重點討論養老金使用問題,拓寬養老金管理方法和投資渠道或將直接利好股市或者商業保險公司;此外稅延養老問題將會逐漸提上日程,職業年金建立后有效運用年金將成為重要議題。
養老制度改革過程將為商業保險騰挪空間和為股市帶來增量資金空間。利好保險股,中國平安(601318)、中國人壽(601628)、新華保險(601336)、中國太保(601601)等有望受益。
養老概念股——今天或掀漲停潮
歷時數年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養老金并軌方案終于公布,業內視為養老概念股重大利好,養老概念股或掀漲停潮。
目前中國65歲以上人口1.3億左右,假設1.5%入住養老社區費用在100萬,這個市場容量為3萬億左右,如果這部分的養老市場全部通過保單形式對接,則相當于再造一個保險市場。
A股市場上,涉及養老的相關概念股有:醫療器械,包括桑樂金(還涉足農村幸福院建設)、寶萊特、魚躍醫療、和佳股份、愛爾眼科、迪安診斷、通策醫療等;民營醫院,包括開元投資、復星醫藥、金陵藥業、模塑科技、益佰制藥等;中醫藥,包括中新藥業、以嶺藥業、交大昂立、哈藥股份、湯臣倍健、東阿阿膠等;治療類藥物上市公司,包括天士力、信立泰、中恒集團、康緣藥業(心腦血管病用藥),恒瑞醫藥、益佰制藥、海正藥業(抗腫瘤藥),華東醫藥、通化東寶(糖尿病藥),恩華藥業(抗老年癡呆癥藥物)等;日常消費方面,可關注生產老人手機的中興通訊、TCL,生產成人紙尿褲的衛星石化、江南高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