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經濟觀察報從中國國新(即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中獲悉其最新動態:中國國新利用債務融資工具,將以2016年為起始期限,發行為期5年的30億元人民幣中期票據。中國國新此次獲批的債務融資的注冊總金額為人民幣100億元。 根據募集說明書披露信息,中國國新擬將此次發行30億元中期票據募集資金“全部用于償還發行人本部的銀行借款”。除去銀行還款,本次債務融資的另一重要目的是填補現金流缺口,根據中國國新的規劃,本次募集的資金,還將用于補充中國國新本部以及下述子公司國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星集團)和中國華信郵電經濟開發中心(以下簡稱華信郵電)的現金流缺口。 不過,對于外界而言,中國國新的這次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所傳遞的信息遠不止于此。 2016年1月,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17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國新確定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企業。通過12月5日發布的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一直低調的、具有“中投二號”之稱的中國國新,首次詳細披露了被重新定位之后的公司樣貌、業務架構、以及未來計劃。 中國國新的盤子究竟有多大?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中國國新已經累計獲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注入資本金155億元。截至2016年9月末,中國國新已經擁有93家全資或控股子公司,1家合營子公司。 中國國新未來想做什么?這些或因國資委直接劃轉,或因中國國新自己注資創辦等緣由呈現出來的控股企業群,正在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描畫新藍圖。這其中,便包括中國國新的全資子企業——國新資本有限公司的努力。這家子企業,將成為中國國新的“左膀右臂”之一。 經濟觀察報獲悉,國新資本正在籌建保險經紀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而中國國新將依托國新資本傾力打造中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根據中國國新企業內部的“十三五”規劃,未來金融板塊業務將成為中國國新支柱產業。 隨著新一輪國企國資改革的推進,中國國新的發展路徑愈加清晰起來。 正籌建金融平臺 根據中國國新在其2016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中披露的信息,中國國新現在的主營業務如果按照成員單位及其所從事的業務按照產業格局劃分,可以分為六大板塊:包括投資運營板塊、資產管理板塊、金融板塊、文化產業板塊、通信設備制造板塊、礦業板塊。 其中,投資運營板塊相關業務包括股權投融資、財務投資、資本運作、國際化經營等。資產管理板塊相關業務包括:資產管理、資產處置、信息技術咨詢服務、其他房地產業務、離退休人員管理等。 通信設備制造相關業務包括通信設備、光纖光纜、系統集成、軟件與售后支持服務,企業網與云計算、下一代信息技術與移動互聯網等。其涵蓋的經濟行業分類包括:通信系統設備制造和通信終端設備制造。而礦業板塊相關業務包括氟化工原料礦等開發投資、經營、氟化工產品及相關化學原料項目投資、經營。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對中國國新重點發展這六大板塊的理解是,一定意義上是路徑依賴,拿到手里的既有的企業就這些,只能在已有企業的產業發展基礎當中選一些相對有希望的來支持。手里有什么樣的材料,就進行什么樣的合理操作。 在中國國新的六大業務中,金融板塊業務最為引人關注。根據其披露的信息,中國國新的子公司國新資本將主要承擔金融板塊發展職能,并將助力中國國新拓展自身的支柱產業。中國國新對自身金融板塊業務的界定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政府引導基金以及金融服務。 經濟觀察報獲悉,國新資本這家中國國新旗下金融板塊的代表企業,為中國國新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20日,注冊地為北京,注冊資本為20.5億元。 目前國新資本正在籌建保險經紀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主要服務于中央企業及中央企業的上下游公司,中國國新將依托國新資本打造中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形成與資本運營相互支撐的金融產業體系,力爭成為中央企業層面的金融控股平臺,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產融結合、以融促產。 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國新資本資產總額42.50億元,負債13.05萬元,凈資產29.45億元,2016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0.28億元,凈利潤為-0.04億元。 今年11月初,中國國新董事長劉東升曾赴國新資本調研,肯定國新資本已經在“保理公司、融資租賃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南湖金交所的設立,商業銀行收購,大數據公司立項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劉東生認為,國新資本金融平臺的發展目標,應該是解決央企全局性的問題,未來將發揮資源優勢,滿足央企的特殊業務需求,將金融平臺做大做強,并進一步完善金融平臺的金融服務職能。 中國國新對于下一步搭建中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的構想是,通過加快搭建中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逐步打造形成資本運營相互支撐的金融產業體系,以服務中央企業為宗旨,以最大限度發揮中央企業整體優勢、充分利用中央企業各項資源為切入點,通過產融結合、以融促產,著力支持中央企業提質增效。 其中,中國國新將加快設立企業財務公司,該財務公司未來將重點推動中央企業間“三角債”清理,開展同業拆借業務,創造條件發行財務公司債券,降低融資成本,切實加強財務公司內部管理。 中國國新還將加快設立中央企業商業保理公司和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公司,主要受讓中央企業應收賬款的全部權利及權益,并向其提供應收賬款融資、管理、催收、還款保證等服務,降低其資產負債率和融資成本;還可將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打包后向商業銀行轉讓,或與商業銀行合作設立保理基金,解決中央企業之間的債券債務問題。 而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公司未來將承擔的主要職能是提供金融資產的登記、托管、交易、結算、產品設計、相關信息等一站式交易服務及解決方案,采用“互聯網+交易所+跨境服務”的運營模式,重點為中央企業以及其他經濟體的各類金融資產提供流通渠道。 同時,中國國新還將加快設立保險經紀公司,用以協助中央企業有效防范和化解各類潛在風險,以為中央企業提供優質保險服務為目標,充分運用風險轉移、防災防損等保險功能,保障中央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改革目標的達成。 周放生表示,現在中國國新探索金融平臺的設立時機,總體上是成熟的,但是想要做優,還有關鍵的兩點。第一要和一般的投資平臺區別開來,畢竟現在社會上的PE太多,要明確區分開,身為中央企業,就要做一些更符合國家長遠方向的長期投資。與PE投資七八年左右的周期不同,中央企業可以去做更長遠規劃的投資,周期更長的投資。這就?*兇時灸芊⒒擁淖饔謾5詼竊諉魅返諞壞愕幕∩希忠Vぷ式鵒茨蘢每謐實那芑溝蒙希諧ざ唐謐式鸚緯珊俠砼渲玫墓婊×靠刂品縵眨】贍苡貿墑斕氖諧』評幢Vげ環復砦螅俜復砦螅】贍薌跎僂蹲適蟆?/p> 總負債465億 中國國新2016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中還首次披露了,近三年和近期中國國新的債務規模及變化情況。 根據其披露,近三年及近期,中國國新負債總額分別為26.11億元、87.91億元、329.87億元和465.88億元;短期借款分別為1.88億元、7.26億元、10.16億元和68.05億元;長期借款分別為3.64億元、14.07億元、247.14億元和331.18億元。截至2016年9月末,公司銀行借款共計400.93億元,其中人民幣借款共計97.64億元,外幣借款共計全折人民幣303.29億元。 中國國新的募集說明書表示,“發行人債務規模增加以及集中償還可能會對中國國新構成一定集中償債壓力。”募集說明書解釋稱,隨著該企業國有資產整合和國有資本運作職能持續發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逐年增加,持續增加外部融資杠桿效應,使得中國國新負債規模逐年大幅增長。 在一名國資研究專家看來,中國國新此次中期票據募集過程中透露出的信息看似很多,實則依舊“很少”。但隨著改革的推進,中國國新的發展路徑將逐漸清晰。 在新一輪改革過程中,中國國新已經將此前官網上對于自身定位的介紹修改為:“中國國新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和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由國務院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兇時駒擻臼緣閆笠怠薄?/p> 修改前,中國國新的職能定位為:“持有國資委劃入國新公司的有關中央企業的國有產權并履行出資人職責,配合國資委推進中央企業重組;接收、整合中央企業整體上市后存續企業資產及其他非主業資產,配合中央企業提高主業競爭力;參與中央企業上市、非上市股份制改革;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其他產業進行輔助性投資等”。 經過蛻變,中國國新已經成為一家專門從事國有資本經營和國有股權管理的專業性公司,?*飾平醒肫笠倒煞葜聘母錆筒季紙峁溝髡鬧匾教ǎ鞘凳┲醒肫笠倒兇什蝦凸兇時駒俗韉牟僮髦魈澹薔哂型蹲使δ艿奶烊壞墓兇時駒擻盡?/p> 身為中國國新的股東,國資委在2013年7月為中國國新增加注冊資本至75億元人民幣,2014年5月又增加至115億元人民幣。2014年12月中國國新實收資本增加至155億元人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