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關于××××年上/下半年度公司債券
存續期信用風險管理報告
(參考格式)
上海證券交易所:
截至××××年×月末,我單位受托管理的公司債券較上一報告期末新增×只,到期全部兌付×只,合計存量×只,涉及發行人××家,未到期本金余額×億元(含企業債券×只,涉及發行人××家,未到期本金余額×億元)。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司債券存續期信用風險管理指引(試行)》規定,現將××××年上/下半年我單位受托管理債券信用風險管理情況報告如下:
一、風險分類情況
經我單位組織監測、排查,截至××××年×月末,正常類債券×只(涉及發行人××家)、關注類債券×只(涉及發行人××家)、風險類債券×只(涉及發行人××家)、違約類債券×只(涉及發行人××家)(詳見附表)。
較上一報告期末,風險分類發生變動的債券×只,涉及發行人××家,具體如下:
債券代碼
|
發行人
|
本期風險分類
|
上期風險分類
|
變動原因
|
|
|
|
|
|
|
|
|
|
|
二、需要報告的重要事項
(包括違約類、風險類、重點關注類債券信用風險的重要事項、受托管理人開展信用風險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事項等。如無重要事項,則不需報告)
單位負責人姓名: 聯系電話(手機):
部門及其負責人姓名: 聯系電話(手機):
經辦人姓名: 聯系電話(手機):
(單位負責人指按照本指引第10條確定的受托管理人相關負責人,部門及其負責人指受托管理人從事債券信用風險管理工作的專門機構及其相關負責人)
附件:××××年上/下半年受托管理債券信用風險管理
分類表
受托管理人名稱(印章)
××××年××月××日
附件
××××年上/下半年受托管理債券信用
風險管理分類表
風險
類別
|
序號
|
債券
代碼
|
發行人
|
監測與
排查過程
|
監測與
排查結果
|
化解與
處置情況
|
備注
|
違約類
|
1
|
|
|
|
|
|
|
|
2
|
|
|
|
|
|
|
風險類
|
1
|
|
|
|
|
|
|
|
2
|
|
|
|
|
|
|
關注類
|
1
|
|
|
|
|
|
|
|
2
|
|
|
|
|
|
|
正常類
|
1
|
|
|
|
|
|
|
|
2
|
|
|
|
|
|
|
注:1.受托管理符合本指引第3條、截至報告期末債券本息尚未全部清償或已違約債券尚未完成化解和處置的,均需填入本表。
2.“監測與排查過程”重點說明:按照本指引第27至29條是否對正常類債券進行提醒,對關注類債券是否進行排查及排查的方式,對關注類、風險類債券最近一次排查時間,對最近違約債券違約前的監測、排查情況等。如尚未進行、按照本指引第32條第2款未進行或對過往已經違約無需再進行風險排查的,予以說明。對按照本指引第22條第3款、第23條第3款要求列為相應初步風險分類債券的排查情況以及按照第31條要求開展排查的情況,予以說明。
3.“監測與排查結果”重點說明:經監測、排查,將債券列為相應風險類別的簡要原因,引發風險的主要因素、風險程度判斷等。對按照本指引第22條第3款、第23條第3款要求列為相應初步風險分類債券的排查結果以及按照第31條要求開展排查的結果,予以簡要說明。
4.“化解與處置情況”重點說明:關注類債券按照本指引第39條規定應對風險等情況,風險類、違約類債券則需要簡述報告期內各方制定債券信用風險化解和處置預案情況、采取的主要風險化解和處置措施最新進展、實施效果、后續工作計劃,及履行相關信息披露義務的情況等。風險管理臨時報告已反映相關內容,此處僅需列明相應的臨時報告名稱、報告時間。
5.以承銷商身份履行報告職責的債券應在“備注”欄注明,截至報告期末僅為初步風險分類的債券應在“備注”欄注明。
附件2
關于“×××債(債券簡稱)”信用風險
管理臨時報告
(參考格式)
上海證券交易所: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司債券存續期信用風險管理指引(試行)》規定,我公司開展存續期風險管理過程中,發現××××(發行人全稱)于××××(發行日期)發行的××××(債券名稱)存在違約風險(或已于××××年×月×日出現違約)。現將相關情況、已經采取和擬采取的風險化解和處置措施報告如下:
一、債券基本情況(包括發行人基本情況,發行的債券情況及債券付息、還本、回售、分期償還、提前償還及其他權利行權日期、金額等,是否有增信措施及增信措施的有效性情況,風險程度及形成風險的主要原因等)。
二、已采取的風險化解和處置措施(包括受托管理人及其協調、督促發行人、增信機構等啟動實施債券風險化解和處置預案情況,成立領導小組情況,已采取的風險化解和處置措施及實施效果情況,履行信息披露職責、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和應對輿論情況等)。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及安排(包括受托管理人、發行人、增信機構下一步化解和處置違約風險的措施及具體安排等)。
單位負責人姓名: 聯系電話(手機):
部門及其負責人姓名: 聯系電話(手機):
經辦人姓名: 聯系電話(手機):
(單位負責人指按照本指引第10條確定的受托管理人相關負責人,部門及其負責人指受托管理人從事債券信用風險管理工作的專門機構及其相關負責人)
(發行人、增信機構、相關中介機構、相關政府監管部門等設置違約風險化解和處置領導小組或類似機構的,受托管理人應以附件將相關人員姓名、職務、手機號碼、郵箱、辦公場所等聯系方式一并報本所。)
受托管理人名稱(印章)
××××年××月××日